此網頁需要支援 JavaScript 才能正確運行,請先至你的瀏覽器設定中開啟 JavaScript。

This webpag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function properly.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settings.

Cette page web nécessite JavaScript pour fonctionner correctement. Veuillez activer JavaScript dans les paramètres de votre navigateur.

Esta página web requiere JavaScript para funcionar correctamente. Por favor, habilite JavaScript en la configuración de su navegador.

Diese Webseite benötigt JavaScript, um ordnungsgemäß zu funktionieren. Bitte aktivieren Sie JavaScript in Ihren Browser-Einstellungen.

Для корректной работы этой веб-страницы требуется поддержка JavaScript. Пожалуйста, включите JavaScript в настройках вашего браузера.

このウェブページを正常に動作するにはJavaScriptが必要です。ブラウザの設定でJavaScriptを有効にしてください。

이 웹 페이지는 올바르게 작동하려면 JavaScript가 필요합니다. 브라우저 설정에서 JavaScript를 활성화하십시오.

Tato webová stránka vyžaduje pro svůj správný chod podporu JavaScriptu. Prosím, povolte JavaScript v nastavení vašeho prohlížeče.

Ez a weboldal a megfelelő működéshez JavaScript támogatásra szorul. Kérjük, engedélyezze a JavaScript használatát a böngészőjében.

Questa pagina web richiede JavaScript per funzionare correttamente. Si prega di abilitare JavaScript nelle impostazioni del browser.

Šī tīmekļa lapa darbībai ir vajadzīgs JavaScript atbalsts. Lūdzu, ieslēdziet JavaScript savā pārlūkprogrammas iestatījumos.

Esta página da web requer JavaScript para funcionar corretamente. Por favor, ative o JavaScript nas configurações do seu navegador.

Deze webpagina vereist JavaScript om correct te functioneren. Schakel JavaScript in uw browserinstellingen in.

Ta strona wymaga obsługi JavaScript, aby działać prawidłowo. Proszę włączyć obsługę JavaScript w ustawieniach przeglądarki.

Laman web ini memerlukan JavaScript untuk berfungsi dengan betul. Sila aktifkan JavaScript dalam tetapan pelayar anda.

Halaman web ini memerlukan JavaScript untuk berfungsi dengan baik. Harap aktifkan JavaScript di pengaturan browser Anda.

เว็บไซต์นี้ต้องการ JavaScript เพื่อทำงานอย่างถูกต้อง โปรดเปิด JavaScript ในการตั้งค่าบราวเซอร์ของคุณ

Bu web sayfasının düzgün çalışması için JavaScript gereklidir. Lütfen tarayıcı ayarlarınızda JavaScript'i etkinleştirin.

Trang web này yêu cầu JavaScript để hoạt động đúng. Vui lòng kích hoạt JavaScript trong cài đặt trình duyệt của bạn.

Эн вэб хуудас нь зөв ажиллахын тулд JavaScript дэмжлэг авах шаардлагатай. Таны броузерын тохиргоонд JavaScript-ийг идэвхжүүлнэ үү.

ဒီဝန်ဆောင်မှုစာမျက်နှာကိုမှားယွင်းရန် JavaScript ကိုလိုအပ်ပါ။ သင့်ရဲ့ဘောဒီကိုပြင်ဆင်ရန် JavaScript ကိုဖွင့်ပါ။

ບໍ່ສາມາດເຮັດວຽກເວັບໄຊນີ້ໄດ້ຖ້າບໍ່ມີການສະຫລັບ JavaScript. ກະລຸນາໃຊ້ການຕັ້ງຄ່າຂອງເວັບໄຊໃຫ້ເປີດ JavaScript ກ່ອນ.

ទំព័រវេបសាយនេះត្រូវការ JavaScript ដើម្បីដំណើរការប្រើប្រាស់បានល្អ។ សូមបើក JavaScript នៅក្នុងការកំណត់របស់អ្នកក្នុងក

  “歷史的暗影,與光”影像展 - 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New York :::
:::
瀏覽路徑: 回首頁 > 館務資訊 > 本處活動

“歷史的暗影,與光”影像展

“歷史的暗影,與光”影像展 從紀錄社會巨變的影像中窺見台灣攝影藝術的變化

《歷史的暗影,與光》聚焦1986至1990這段解嚴前後政治社會皆發生巨變的時期裡,最具代表性的幾位新聞攝影健將在第一線的見證。展覽除了提供一種最直接觀看戒/解嚴時代意義的方式外,對於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創作形式,在這段期間所形成的風格及變化,也提出詰問及思考。此外,透過策展及佈展巧思,展覽模擬膠捲底片時代新聞編輯台的影像處理狀態,以燈箱展示膠捲負片連拍畫面,並與沖洗放大之黑白照片並列而陳,以細膩方式呈現類比時代攝影家如何藉由顆粒粗細、反差、失焦、晃動等手法,創造自己的影像語言、抒發個人意見。解嚴前後誕生的政治攝影,除了體現人道關懷與社會正義的價值觀外,社運中的激情,乃至於透過道具、行動劇、作曲編舞等表現方式,如「黑名單返鄉」運動中,台獨聯盟郭倍宏從美國返台演講為躲避情治人員逮捕所使用的「黑面具」,不僅擴張了報導攝影在美學上的表現力與感染力,示威抗議的活動本身甚至可視為是以生命進行的行為藝術,進而邁向當代藝術的範疇。

本展覽原為台北市立美術館當期展覽《微光闇影》中「歷史性的暗影」單元,該單元由北美館策展人余思穎與攝影家劉振祥共同策畫,此次單獨移出至駐紐約辦事處展覽空間呈現,並更名為《歷史的暗影,與光》。展覽訂於8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當日晚間並舉辦開幕,兩位策展人均將出席,與紐約藝文界對話交流。

展覽相關資訊

展期:2017年8月29日-10月12日

地點: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一、二樓展覽空間

  • 開幕:2017年8月29日6:30-8:00pm入場免費,但須事先報名。請至報名網頁登記。
  • 媒體預展:2017年8月29日3:00pm
  • 策展人導覽:2017年8月29日 5:30-6:30pm (本活動與亞洲藝術文獻庫美國分部合辦)
  • 導覽場次:TBA

展覽介紹

1949年夏天,國共和談破裂,同年5月19日,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為「確保台灣之安定,俾能有助於戡亂工作的最後成功」,於是布告自5月20日起全台戒嚴。自此長達38年,憲法中原本保障的人身自由、居住遷徙自由、意見自由、秘密通訊自由及集會結社自由等,成為虛文。

然而,在經濟快速發展、人權法治思想普及的推助下,各種社會運動以及對威權體制的反彈聲浪不斷湧現;1980年代中期島內出現要求徹底解嚴的運動,終而讓蔣經國總統宣告自7月15日淩晨起,解除在台灣本島、澎湖與其它附屬島嶼實施的戒嚴令。

「解嚴」(1987)是台灣社會發展走向民主開放的轉捩點,今年適逢台灣解嚴三十週年,臺北市立美術館特別策劃「歷史的暗影,與光」展覽,內容為解嚴前後(1986-1990初)的政治/社運攝影。在解嚴前後,社會面臨急遽轉型,隨著言論日益開放,以及如環境保護、勞工權益、政治抗爭、自立救濟等社會議題浮現、陳映真創辦《人間雜誌》(1985)等,攝影鏡頭終於不再迴避,正式被納入社會改革行動的一環。1980年代與黨外雜誌配合的「政治攝影」是以政治事件、群眾造勢等為拍攝主題,並且訴求政治反對立場的批判性攝影。它以激情的影像語彙控訴國家暴力,成就了具體的政治行動與實踐,並且實現了台灣攝影之於政治改革的批判可能。照片,除了見證事件的發生,在政治法律層面也擔任蒐證的角色,是「在場」與「不在場」的證據。掌權者藉由紀實照片執行公權力,而受壓迫者亦憑藉著照片控訴受壓迫及不公正的處境,尋求平反與改變。機械之眼只負責紀錄影像,提問與詮釋來自拍攝者與被拍者的凝視。在「歷史的暗影,與光」展覽中,從政治人權、農工運動與環境保護等議題,展出見證解嚴前後的劉振祥、黃子明與許伯鑫所拍攝新聞攝影,以及「綠色小組」彌足珍貴的紀錄影片。

此外,1990年代數位相機普及以前,仍使用底片拍攝政治、社會改革運動的拍攝者,多半任職於中國時報系、聯合報系與自立報系及《人間》雜誌與一些黨外雜誌的攝影記者,例如:葉清芳、劉振祥、潘小俠、黃子明、許伯鑫、關曉榮、周慶輝、蔡明德、許村旭……等人。當時報社記者每日在拍攝新聞事件後,必需進入暗房顯影、定影,選出適當的影像沖放出照片交給報社編輯部,完成發稿。而1990年代媒體解禁後蓬勃發展,對影像的需求量大增,也提供攝影記者發表的空間。於是新聞攝影除如實清晰紀錄事件的畫面外,有些攝影者則更進一步以粗顆粒、高反差、甚至失焦、晃動的影像,傳達現場衝突與激情的真實況味,如葉清芳曾在中國時報發表的議院打架的照片。解嚴前後誕生的政治攝影,除了體現人道關懷與社會正義的價值觀外,社運中的激情及配合活動製作道具、行動劇、並作曲編舞,如「黑名單返鄉」運動中,台獨聯盟郭倍宏從美國返台演講為躲避情治人員逮捕所使用的「黑面具」,不僅擴張了報導攝影在美學上的表現力與感染力,示威抗議的活動本身甚至可視為是以生命進行的行為藝術,進而邁向當代藝術的範疇。

藝術家簡介

劉振祥

1963年生於台灣台北。1986 年進入《時報新聞週刊》,1988 年擔任自立報系《台北人》月刊攝影主編,後升為自立早報攝影主任,同年舉辦第二次個展「解嚴前後」。在自立7年間,以鏡頭見證解嚴前後的一次次街頭運動,為台灣的民主轉型留下許多珍貴的歷史影像。1987年起開始參與雲門舞集的攝影工作至今,並為國內大小表演團隊劇照操刀。1993年離開自立,成立工作室,曾負責侯孝賢《戀戀風塵》、楊德昌《恐怖份子》及鍾孟宏所有電影長片劇照拍攝。2010年為第33屆吳三連獎藝術獎攝影類得主。

黃子明

1960年生於台灣台南,1982年畢業於國立藝專,1984年退伍後從事美術設計工作,隔年轉任哈佛企管顧問公司「突破管理」雜誌專任攝影,直到1988年報禁開放,進入自立報系,擔任早晚報攝影記者;同年中時晚報成立,入中時報系任攝影記者至今,現為中國時報攝影中心主任。擔任新聞攝影記者近三十載,曾經歷解嚴前後台灣重大政經文化社會運動等事件。

許伯鑫

1959年生,1988至1995年擔任自立晚報攝影記者,期間為台灣街頭運動留下重要影像紀錄。投入平面新聞攝影多年之後,重返校園鑽研聲音及影像紀錄,2000年取得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碩士,並投入紀錄片拍攝工作,影像聚焦台灣農村文化、民間信仰、社會議題等。現為獨立紀錄片工作者,兼任輔大影像專題製作講師。

綠色小組

1986年成立,以記錄社會運動為主之攝影團體,1990年解散。成員不固定,大致維持3-5人,成軍期間留下大量影像紀錄,交予國立台南藝術大學管理,並成立「台灣綠色小組影像紀錄永續協會」,近年陸續將作品建檔修復、數位化,並重新剪輯公開播映,2014年獲頒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傑出貢獻獎。